彩电业遭遇“国庆劫” 谁才是它的“救命稻草”?

智电网 中字

彩电业走过寒冬低迷的上半年,本想通过金九银十的黄金周期翻盘,谁曾想整个市场销售惨淡,行业艰难前行。

10月11日,市场调查公司奥维云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彩电市场"十一"促销总结报告》显示,十一促销期彩电销售规模再创新低。

报告显示,2018年"十一"促销期彩电三周累计零售量仅有360万台,同比下降8.4%,零售额121亿元,同比下降22.1%,双双创下历史新低。

对于十一彩电市场的低迷状态,奥维云网给出了答案。

出游成黄金周主旋律,日常消费增长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2018年国庆前夕已有981个国有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或降价,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测算,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双创新高。

旅游业的增速爆发意味着出游成为黄金周的主旋律,日常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传统促销节点的拉力逐渐减弱,彩电销售不振。

新兴替代品分流电视用户

平板电视在市场中已经趋近饱和,从家庭影音的替代产品来看,新兴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对彩电市场有较大的影响。

报告称,OTT盒子与智能微投相较于电视产品优势明显。对于智能微投,消费者认为其最大的优势是体积小、屏幕大,能够满足家居设计;OTT盒子的最大优势是智能化、内容丰富,满足消费者的观看需求。

在家电消费电子行业资深观察家、《就说家电》主笔胡洪森看来,导致国庆市场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经历前期几轮普及,以及家电下乡、节能惠民补贴等政策刺激后,彩电普及率已经很高,特别是平板电视经历一轮更换潮后,目前新买需求不大。

其二,彩电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较为明显,新机型并没有特别之处,所以促动消费者主动换机的热情不高。

其三,以前国庆黄金周是彩电销售旺季,但是随着线上电商促销的冲击,现在等待双11再出手的消费者明显增多,同样的品牌商也将双11视为最重要的销售节点之一,这直接导致整机厂商在新品以及活动力度上都有一定的保留。所以,国庆观望不出手的情绪比较明显,导致市场的低迷。

彩电业靠长假"冲量"的模式已经过去,整体行业也暴露出相应的问题,虽然整体销量不够景气,但是消费升级给彩电市场带来的机会正在显现,彩电市场十一也呈现了一些特点。

第一,大尺寸需求进一步旺盛,65英寸电视快速增长

据奥维云网统计,今年十一的彩电市场一个最明显消费特性,就是大尺寸需求进一步旺盛。今年十一彩电平均尺寸达到52.7英寸,同比去年增长2.3英寸,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平均尺寸变大得益于65英寸的快速增长,十一期间65英寸占比达到13.9%,同比增长5.5%。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接受智电网采访时表示,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差异化产品、大尺寸产品却有所增长,原因主要在于家电企业在无法完成规模化提升的前提下,只能依靠提升产品的单品价值来追求新的利润点。

第二,差异化渗透率进一步提升,4K电视发展迅猛

报告显示,差异化产品渗透率在明显增加,OLED电视、激光电视和超轻薄电视、人工智能、全面屏等个性化产品成为市场焦点,其中,4K电视的年度新品数量达到489个占据榜首。

第三,线上销售好于线下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促销效果差强人意,但数据显示,国庆期间线上销售情况比线下要好很多。

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4K电视销售额占比近80%,人工智能电视销量同期增长150%,55英寸及以上电视销售额占比近70%,65英寸电视销量同期增长152%,75英寸电视销量同期增长超9倍。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这个国庆黄金周,彩电销量整体增长12%,其中70寸及以上的电视销量同比增长达517%。彩电销量前三城市是北京、上海、南京,销量占比分别为15.96%、7.17%、6.79%,65寸及以上销量增长11%,70寸及以上销量增长517%。

笔者认为,线上销量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增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

谁才是彩电业的救命稻草?

十一促销结果为整个彩电业敲响警钟,如何改变当前现状,抓住消费者新需求、把握新增红利是所有参与者需要思考的。

整体来看,当前彩电业发展不利的同时也给了厂商释放了相应信号,今年黄金周的新动向对于下半年彩电市场走势颇有借鉴意义,可以预见,目前高端大尺寸仍是行业主要发展点,在发展大尺寸产品的同时,还应将心思聚焦产品本身,告别同质化外衣,开辟新的市场战略。这样才能在2018年剩下的时间内,纠正战略方向,改变行业低迷的一面。

"对彩电企业来说,8K化、智能化以及大尺寸化是趋势。所有品牌商,包括渠道都很重视。比如大尺寸配置方面,已经在前两年就有所准备。导致2017年55英寸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今年力推的65英寸虽然有所坎坷,但不改其必然成为主流的趋势。未来,布局更大尺寸已经成为新的目标。" 胡洪森最后表示。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