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领跑,大屏社交进行时

蓝科技
关注

撰文/蓝科技

社交这一刚需如今正向着更大屏幕进发。

在今年,随着5G、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疫情带来的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从2020年开始,人们已经逐渐进入了“全民社交”时代。并且,因为疫情初期的严重性,在“限制”了人们活动范围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交以及生活的方式。

因此,在居家生活中,电视作为家庭最重要的娱乐设备,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通过大屏电视实现聊天、观影、社交、游戏等功能,社交电视也随之火爆起来。

近日,华为推出了全新一代智慧屏S系列,主打社交功能。该产品支持1920*1080分辨率视频通话,支持大屏呼叫大屏、大屏呼叫手机、手机呼叫大屏。用户可以通过智慧屏、手机、PC等多系列终端加入多方视频通话,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全家人尽情畅聊。

在华为智慧屏S系列发布之后,有网友表示终于可以畅快的大屏社交了。但殊不知华为的这些社交电视功能,早在海信身上提前一年都已经实现。

大屏社交领导者海信

早在2019年8月,海信就率先发布了首款社交电视——海信Hi Table S7。同时,在发布伊始就开创了六路视频通话功能,实现多人同时在线聊天互动娱乐。在看剧、看电影、看比赛的同时与朋友一起评论、吐槽。

更重要的是,海信社交电视的视频通话功能并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彻底在电视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同时在今年疫情期间,海信推出社交电视云享版,视频通过的清晰度也从720P提升到1080P高清版,完全媲美如今的华为智慧屏S系列,并新增了拨号、一键发起群聊等功能。让用户在视频通过、社交操作上更加的便利。

根据海信聚好看公布的大数据显示,社交电视用户活跃度比智能电视平均水平 高出10个百分点,社交电视用户平均每天使用视频通话1.6次,时长超过10分钟;用户每天点歌9.6次,时长超过1小时;用户每天健身频次为3.2次,时长超20分钟。

这种趋势也显示出,基于大屏电视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得到用户的认可。在这种认可与信任下,今年9月初,海信更是将社交电视全面升级,发布全新一代社交电视S7F,实现了支持千人全高清视频通话和万人共享放映厅功能,可提供演唱会、电竞、体育等多场景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在其他社交电视产品还在为多人视频通话解决清晰度以及人数过载率等问题之时,海信依然完成了对视频通话人数限制的突破。

海信社交电视S7F还是全球首款支持家庭私有云和搭载全景云台摄像头的电视。海信家庭私有云,依托海信在云存储、云计算上的技术积累,充分发挥了电视大屏的共享属性。通过海信自研Hi Drop数据传输方式,打通手机、电脑、电视间的设备屏障,采用五项安全技术为用户提供安心的数据共享空间,结合AIoT物联网技术,电视将真正成为用户的智慧生活中心。同时,海信还创造性地应用了325度云台摄像头,突破摄像头固定视野的限制,配合海信独家AI声像追踪技术,325度云台摄像头可以灵活触达每一个瞬间。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信社交电视还在社交的基础上对交互场景进行全面升级,在全家AI云健身、AI KIDS、全时AI CLOUD、AI CAMERA、云教育、云游戏、云旅游等全面布局,实现了用户“新社交”体验的全方位升级,实现了对其他社交电视品牌的全面领先。

王者诞生源于持续深耕

海信之所以能够在社交电视方面对其他电视品牌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其背后也是源于海信在电视领域的持续探索与专注。

早在2001年海信就推出了可以上网的互动电视,2011年率先提出智能化战略,实现了大小屏互传,2014年发布“聚享家”功能实现电视上的家庭私密社交。此后推出的VIDAA AI系统更是行业首创全场景实时图像搜索功能。也正是基于海信深厚的记录,才能够在特殊时期快速的进行反应,从而快速的创造出消费者喜爱且需求的电视产品。

当然,海信并不只是在社交电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整个电视领域中,海信都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数据机构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海信电视市场份额自2004年—2019年以来,已经连续16年稳居市场第一。尤其是在80英寸以上高端大屏领域,海信激光电视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第一,是大屏市场绝对统治者。同时,海信系电视在日本、澳洲、南非等多个海外市场登顶,根据中国外文局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海信连续多年成为海外消费者最熟悉的中国品牌。

特别是在疫情严重的今年上半年,根据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了12.26%,零售额同比下降了22.20%。反观海信视像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信视像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增长5.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亿元,同比提升488.09%。与整个行业大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两年,在价格战和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下,彩电市场已经“山雨欲来”。但是,海信凭借着在电视领域深耕技术,不断创造出电视领域全新的细分产品,成为众多品牌竞相追逐的对象。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