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厂商的“国产替代”理念渐趋增强。
国产芯片厂商正面临“爆单”处境。
近几个月来,以家电领域为例,国产芯片厂商一边“拒绝”着送上门的大笔订单;另一边,还在相继宣布产品涨价。
这背后,是愈发严重的缺芯现状……
家电“缺芯”:进口芯片有钱拿不到货,国产芯片需求暴涨10倍
以国产微控芯片为例,截至目前,整个市场的需求量爆发近10倍的增长。比如深圳市爱普特微电子,其一家现在接到的订单就已经超过了3亿颗。而这市场大环境中,因为产能有限,即便订单很多,有的厂家更是不得不与部分订单“擦身而过”。
从过往多年来看,家电企业所采用的芯片多采购自国外,国产比例并不是很高。而现在,过往被挤到一边的国产芯片,为何突然爆火?广东佛山一家小家电企业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透露,今年三四月以来,因为芯片供给紧张,工厂生产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原先满载负荷的产业也被迫缩减,订单交付也受到了影响而不得不推迟。
至于芯片供应有多紧张?一句话总结——紧张到有钱也拿不到芯片。
举个例子,该工厂此前使用的韩国芯片原先价格为6元,现如今已经涨到了16元。若这家工厂的需求量为3亿颗,涨价10元,意味着它要比原先多支付30亿元。
但是,“成本提高30亿美元”并不是首要问题,“没货”才是。
基于这一背景,再考虑到芯片被“卡脖子”的未来隐患,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国产芯片厂商。
另外,用老板电器市场总监叶丹芃的话来说,从中国采购芯片要比从海外采购芯片容易,“我们在产品中使用的芯片并不是最前沿的,国产芯片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
多种因素叠加下,也就有了我们目前看到的国产芯片“爆单”情况。
与此同时,因为“全球紧缺”,原材料等上游成本逐步增长。自然而然的,多家国产芯片厂商也“无奈”宣布涨价。
依旧以国产微芯片为例,此前芯片厂商灵动微电子、瑞芯微已经宣布,自4月1日起对芯片产品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涨。另外,瑞纳捷半导体、敏矽微电子、辉芒微电子等厂商也先后发布产品涨价通知函。
为什么家电也会缺芯?
正如惠而浦中国区总裁Jason Ai接受采访时所言,家电行业缺芯的背后,一部分原因正是产能需求被挤压。
众所周知,因为疫情背景下消费电子需求暴涨、汽车厂商需求预估有误、工厂开工未能完全恢复等因素,汽车行业率先引爆“缺芯”问题。
有关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200万至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近十年以来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与此同时,许多车厂的运作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就在本月初,日本斯巴鲁(SUBARU)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将于4月10日至27日暂时关停日本群马县矢岛工厂,以调整生产计划。
当然,面对“缺芯”问题,汽车厂商是不可能无所作为的。为了缓解“缺芯”,各国汽车厂商纷纷求助政府,向台积电等主要晶圆代工厂施压,要求优先为汽车芯片分配产能。
此前就有产业链人士爆料称,台积电罕见采取了“超级急件”模式,临时插单优先分配产能给汽车行业,将原本40-50天的汽车芯片生产周期缩短到20-25天。
既然是插单,就意味着其他行业的产能会受到挤压,而家电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惠而浦,3月份的芯片交货量比订单少了约10%。
此外,除了全球产能不足、家电订单不能优先获得产能外,家电芯片缺口的造成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首先,家电芯片利润低,在整体进口芯片减少的情况下,会优先分配给手机等数码类产品,留给家电的就少了;其次,家电芯片若寻找新的供应商,也需要3、4个月的切换周期,所以缺口会持续。”有家电厂商对媒体说到。
举个例子,家电利润有多低呢?将冰箱与智能手机、汽车进行对比,他们的更换周期分别约为10年、6年、2年。同样的时间周期内,芯片厂商能够在汽车、消费电子能够出货更多,利润也可想而知。
缺芯后,家电龙头又开始躁动了
从此次国产芯片爆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产替代”不再只是口头上的说说,台下人也不再默默无闻,而是在全球缺芯的催化下进一步得到了驱动,深度渗透下游厂商的供应链环节。
此时,缺芯的家电中小厂商选择向国产芯片厂商购买芯片,家电龙头企业除了外购部分芯片,还在埋头造芯。
比如TCL,该公司组建了半导体业务部门,意图在半导体功率器件、智能终端、半导体现实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又比如美的,在2月份投入2亿元成立美垦半导体技术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业务范围;与他们一样操作的还有康佳,对外公告称拟投资200亿元,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投建康佳智能家电总部、康佳丝路科技城、配套项目及半导体产业基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AWE的展会上,我们也见到了不少家电厂商的芯片布局与实力。比如格兰仕,旗下芯片合资公司跃昉科技正式展出了两款基于RISC-V架构的开源芯片BF-细滘、NB-狮山,及其应用落地的产品。
同样展示“肌肉”的还有格力与美的,前者旗下全资子公司零边界工作人员介绍称,公司旗下已经开拓有3块业务,分别是EAI系列AIoT芯片、EM32系列MCU、EP系列功率器件;后者于2018年成立的美仁半导体,在AWE现场展示了主控、触摸、显示、电机控制一体芯片。
可以看到,早几年前,国内的家电厂商,以及一些解决方案提供商就已经开始了芯片的布局。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此次“缺芯”的背后,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上游的设备、材料、制造及封测等环节。而国内市场,目前各芯片厂商的重点多还是聚焦在芯片逻辑设计上。
不可否认,此次家电缺芯,于国内家电厂商,以及芯片方案提供商而言,既是一次驱动家电厂商提升产品供应链国产化占比、渐趋摆脱海外产品依赖性的机会,也是一次“逼着”国内芯片供应链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的机会。
作者: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