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思维的他山之“石”,攻的动家装“玉”吗?
许多年前,很多人以为家装和电商一般只是一个整合信息的双边市场罢了,事实证明这一认知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电商属于单一型双边网络,没有自营电商,天猫们依旧可以发展的很好。但家装不同,它和长租公寓、房产交易这样的市场类似,需要在供求双边网络之外,建立起一个供应链网络,并且实现网络效应。房产交易的贝壳、家装的齐家网现在就在做这件事,致力于打造一种“以面容线,以线连点”的形态。
互联网家装是要把“非标”的家装服务变成“标准化”流程下的“家装产品”,通过深入整合家装需求端和供给端,以行业整体的规模效应,降低家装行业流通成本。
家装行业的需求,一个是降低成本,另一个是把碎片化行业重新聚合。而后者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前者。碎片化的整合,使得平台具备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齐家网等主流家装平台经过数年的布局,在供应链层面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以齐家网为例,从优势产品库搭建、仓配服务能力建设、技术系统赋能三方面打造供应链生态系统,形成自己的供应链网络,这种网络优势开始呈指数型上升。
而国美方面,进军家装的第一战国美选择了价格战,这一点很“黄光裕”,价格屠夫的称号诚不欺我,可这似乎是一种零售的促销思维。
事实上,价格战或许并不一定适用于家装行业。对于家居家装领域的消费者来说,如果价格低的超过一般认知,可能会带来他们对品质的质疑、对增项漏项的忧虑。此外,发起价格战,但国美家装给人的感觉或许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优势,毕竟国美是新晋玩家,供应链的搭建需要时间。现在去完善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的结果也是未知的。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是行业的命门,影响着接下来的行业竞争,决定了产业的效率和弹性两大关键要素。
从效率方面,供应链网络里参与的企业就越多,越有效率,可以强化产业链各个链条的联系,运营成本也就越低。
从弹性来看,个性化定制时代,供应链实力决定了企业的服务输出弹性,企业的数量同样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弹性。
从这个维度来看,国美发力家装接下来或许需要恶补一下自己的供应链功课。
对于国美而言,家装行业的水要比零售深。靠零售的价格战思维,可能征服不了这片新的大陆。
新故事,旧生意:创造性的外衣,适应性的里子?
数字化成为商业社会的主旋律,而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着信息-商品-服务的发展路径。家装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其实也是如此,最终需要实现信息、商品以及服务三者的数字化融合态势。
服务层面的技术性难题很多时候不是问题,因为大家可能都一样;而资源性难题才是关键,空有技术,却无足够庞大的供应链企业可供连接。
此番黄光裕出征家装,推出了“打扮家”BIM智能装修平台,旨在将设计平台、材料平台、家居平台、施工平台统一到同一个装修平台上,力图实现设计、选材、报价、施工全链路的数字化,打造一体化的平台经济,推动行业规范化。
“打扮家”BIM智能装修平台的价值显而易见,在数字经济时代这会是行业的标配。
然而,业内垂直玩家们在用家装SaaS平台推动数字化方面已积累了多年的实战经验,很多已有玩家其实都有这些信息和服务的数字化布局,在商品层面上可能还更全面。以齐家网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SaaS订阅服务为基础,叠加营销服务、供应链服务、创新服务等众多增值服务的成熟的业务布局,这一点或许也是国美目前所欠缺的。
从这个维度来看,国美在做的其实是适应性商业活动,而非创造性商业活动。目前并没有看到什么增量改变,仍处于1.0时代的信息中介思维,而原有家装巨头,齐家网们早已上升至2.0时代的产业生态思维。
家装行业规模大,整个装修行业规模大概4万亿左右,就算在整个大消费行业都是屈指可数的存在,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万亿市场甚至都没有出现过千亿市值的公司。市场需要一个整合者,但国美想成为这个整合者目前看来似乎还很难,不过这或许只是能力问题而非态度问题。
新价值点是在旧价值点上生长出来的,国美缺乏支撑家装业务发展的旧价值点。从这个维度来看,价格战似乎是它目前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因为布局真的太晚了。
当然了,家装行业的大门尚未关闭,国美还有机会。供应链层面的能力问题,其实属于一种“安全区壁垒”,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时间去弥补的,我们也期待曾经的中国首富在新的战场上取得一番成绩。
科技自媒体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