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计划引发股价震荡,格力电器直接注销1亿股!

资本邦
关注

6月28日,资本邦了解到,作为家电板块的龙头公司之一,A股公司格力电器(000651.SZ)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而前不久的一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回购方案,也引发不少争议。

公司似乎是为了平息这争议,6月27日晚公司发布公告,鉴于公司短期内尚无使用第二期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的具体计划,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拟对第二期回购股份的用途进行调整,由原计划“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更为“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对于不少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个好消息!根据公告,公司拟对2020年10月13日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对应的回购股份用途进行调整,由原计划“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更为“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截至2021年5月17日,格力电器第二期回购已实施完毕,公司第二期回购股份共计约1.01亿股,公司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份1.01亿股,成交总金额近60亿。本次变更及注销后,公司总股本将由约60.15亿股变为约59.14亿股,总股本减少约1.68%。

格力电器表示,本次变更第二期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是公司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切实提高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及中小投资者权利的情形。

【持股计划引发股价震荡】

此前,格力电器在6月20日公布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该草案显示,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公司回购股份价格为27.68元/股,相当于彼时格力电器所回购股份均价的50%;拟参与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其中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认购股数上限为3000万股,拟出资金额上限为8.3亿元,占本计划比例的27.68%。

持股计划推出后引发了不少争议,包括行权价低至5折、业绩增长考核指标仅为10%、董明珠独占近8亿元浮盈等。从次日格力电器的股价走势来看,投资者对于这次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显然不赞成,格力股价当天大跌4.79%。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来格力电器股价震荡下行,自从去年12月触及69.79元/股的高点后便震荡下行,至今市值已蒸发逾1000亿元。随之一同出现的是,格力电器今年来连续抛出大手笔回购计划。其中第一期回购1.80%股份,第二期回购1.68%的股份,均已实施完毕。今年5月26日,格力电器再次宣布拟斥资75亿元至15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目前,该第三期回购计划正在进行中。

【投资者七问格力】

同样在27日晚,就在格力电器发布股份回购用途变更之前,公司还披露了一则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显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副总裁兼董秘邓晓博在上周末出面接待超过220位投资者,回答投资者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业绩考核、未来分红、回购股份、未来规划等7个提问。

有投资者问,公司本次员工持股方案设计的考核期为两年,但员工退休后才能行使权利,是基于什么考虑作出这样的安排?

对此格力电器回应,公司在设计员工持股方案时考虑尽可能让更多员工参与进来,参与公司本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总人数可能超过上万人,这在上市公司中是独一无二的。公司对工作10年以上、20年以上老员工和技术工人,都进行了筛选,尽可能覆盖更多核心员工。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社会、员工各方利益,关注企业持续发展。本次员工持股方案不止为员工创造福利,更主要的是希望激励员工跟随企业发展。尽管方案设定的锁定期是两年,但实际原则上是持有至退休。

至于格力电器此次员工持股方案设置的业绩考核指标为增速10%左右,公司回应称,“公司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会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增长空间还是很大,冰洗、生活电器有巨大空间,并表示,不切实际的业绩考核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在被问到“公司后续会不会注销回购股份,长期分红比例会不会加大?”的问题时,格力电器回应,公司回购股票不仅仅为了股权激励,更重要的是维护股东、社会、员工的利益,是否会注销回购股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按程序决策。本次员工持股方案承诺在考核期每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对此,公司不仅会尽力达到,并且会努力做得更好。

另外,投资者还问到了高瓴资本入股之后,公司有什么变化和协同?对此,格力电器回应,高瓴资本充分尊重公司经营班子和高管团队,公司管理层也将恪尽职守,把业务做好,推动公司做大做强,稳健发展。

对于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公司有哪些规划?格力表示,公司将继续以空调为主业,在冰洗、生活电器、工业制品等领域持续拓展。公司的使命和愿景,一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三是坚持自主培养人才,打造百年企业。

来源:资本邦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