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的近忧远虑:营收天花板 海外并购成巨额商誉

不二研究
关注

空中楼阁,夹缝求生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认为未来家电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海尔智家给出了很长的一个答案。但是,其中一位大学生的问题,却暴露出,海尔智家在智能化决绝上的思维与瓶颈。

大学生在日常洗衣服时,遇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公共洗衣机如何消毒?有同学洗完衣服后,不收走衣服应该怎么办?

很显然,海尔智家并没有给提供一个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答案虽说俏皮,但显然提问者并不太满意。

海尔智家上市之际,张瑞敏曾表示,海尔智家将成为中国第一家物联网化的上市公司。2020年?9月,海尔智家推出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一季度报中显示,其已经推出全屋食品解决方案(食联网)、全屋衣物解决方案(衣联网)以及空气能解决方案。

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些方案皆为海尔智家本身的产品“上网”角度出发,基于产品打造场景,进而再去“教育”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反向推动的成本极高;且海尔智家要从传统单品制造企业到中游整合商,变成一个生态平台企业。

海尔智家2020年报显示:其销售费用近研发五倍,疑似“重销售、轻研发”的策略,未免让市场有些失望。

与小米的硬件生态、华为的平台搭建相比较起来,家电玩家在智能家居赛道更像夹缝中求生,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硬件产品,但海尔智家的场景逻辑更像是“空中楼阁”。

在消费者的认知上,与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厂商不同,海尔智家的传统家电制造商形象,依旧在消费者心里根深蒂固;想要打破这个壁垒,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家电业内人士向「不二研究」表示,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家电企业缺乏技术、平台以及用户的优势,如同夹缝中突围求生;如果仅打出智能化口号,没有突破式创新,很难在智慧家居赛道上跑赢互联网对手;海尔智家也不例外。

新消费浪潮下,海尔智家还能赢得后浪消费者吗?

中年迷思与资本迷局

张坤的投资理念很容易被人理解,“我愿意跟生意模式很好、竞争力很强的企业非常长期地一起走下去,我愿意陪他们走很多年,可能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

同样打长期战略的海尔智家,在经历大跨步开拓海外市场、长期深耕国内发展智能家居以及私有化海尔电器等大刀阔斧的动作之后,且已显露成效的时候,张坤的“清仓”有些意味深长。

另一方面,在张坤出货一年后,谢治宇的重仓似乎为海尔智家扳回一程。他在兴全合润二季报中称,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优秀公司,力求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回报。

基金界的分歧,某种程度而言,也可以映射出海尔智家未来走向的扑朔迷离。在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狂奔转型的海尔智家,中年迷思正遭遇资本迷局。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被清仓的海尔,归不去的智家》,新熵

2.《海尔智家迷局:张坤出货一年后,谢治宇追捧为第一重仓股》,第一财经

不二研究郑重声明:文中观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就此提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谨慎理性作出投资决策。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