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外界或许常常能听到互联网平台因垄断被罚的消息,但谁曾想,制造企业也存在垄断行为。
9月27日,针对“插座一哥”公牛集团的反垄断调查终于落下帷幕,因违反反垄断法,公司被处以2.948亿元的罚款。
尽管对于“财大气粗”的公牛来说,被罚款近3亿元并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但公牛集团的遮羞布却因此被彻底撕下。
或许有人疑问,小小的插座怎么会与垄断挂上钩呢?事实上,在公牛被处罚的背后,是对经销商的压榨。
相关媒体报道称,一位自称做过5年公牛经销商业务员的网友透露,公牛实行终端门店排除竞品已经有很多年。
而在公牛集团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最核心的转换器方面,还是墙开方面,公牛集团都鼓励专营专销。
简言之,经销商不可销售除公牛外的其它品牌的相关产品。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终端门店排除竞品,公牛集团对产品价格也严格的管控,在2004-2020年间,制定了多个含有固定产品转售价、限定最低转售价的文件。
同时,公牛集团还通过签订相关合同、承诺书等方式,实现对经销商销售中价格的严格把控。对于违反约定的经销商,公牛集团将做出一定的处罚。
据悉,公牛集团的督查部门一旦核实经销商发生窜货、低于最低价销售等行为,将会对其做出收取违约金、取消经销资格等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公牛集团还鼓励经销商之间互相举报。总而言之,公牛对经销商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而在这一些列的制约下,经销商可谓是敢怒不敢言。
资料介绍,公牛主要采用经销商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拥有3000家一级经销商。
在销售渠道方面,公牛集团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经建立了超75万家五金渠道售点,超12万家装饰渠道售点、25万+数码配件渠道售点。
据此计算,公牛在线下渠道拥有超百万个网点。毫无疑问,公牛能够稳居“插座一哥”的地位,这些网点功不可没。
不过,没有谁能大而不倒,这个制造业的巨无霸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反垄断的大刀。
其实,从某一方面来看,公牛垄断市场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公司的焦虑。最近几年,公牛的营收虽然呈增长趋势,但增速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在2017-2020年间,公牛集团的营收增速呈逐渐下滑趋势,2017年还保持在34.91%,到了2019年营收增速仅为10.76。
而在2020年,公牛集团的营收虽然维持在百亿大关,但较2019年仅同比增长0.11%。
在招股书中公牛集团坦言,如果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装修市场下滑,相关产品销售或许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绩的增长。
在营收增速下滑的过程中,公牛集团积极采取措施,开始多元化转型,推出充电枪、充电宝、TWS耳机等产品。
但遗憾的是,公司寄予厚望的多元化转型,并没有取得太大效果。
从公牛集团发布的2021年半年财报中可以看到,数码配件业务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只有3%。除了业绩放缓,多元化成效不大外,公牛集团还面临外部竞争。
随着国内插座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公牛抢食蛋糕的玩家越来越多,其中小米和飞利浦是公牛盖章认证的劲敌。
尤其是小米,尽管公牛董事长嘴上说“小米的客户主要是年轻人,我们够不着”,但公牛并没有坐以待毙,迅速推出了“高仿小米”的产品。
由此可见,近些年“插座一哥”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竞争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