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A+H野望 警惕什么、抓紧什么

铑财
关注

贵在稳优诀

作者:陈晚邻

编辑:李明达

风品:南辞  明湘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A+H的风一直吹,美的集团终于迈出关键一步。

2023年10月24日,港交所披露美的集团提交上市申请书。预计本次发行2023年内启动,2024年落地完成。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此番上市注定瞩目也筹划已久。只是看港股环境,是好时机么?

毕马威《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3年第三季度回顾》报告数据显示,香港IPO市场2023年前三季仅44宗IPO上市,募资总额2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5%和15%。

2023年迄今为止,香港尚未出现募资10亿美元以上的超大规模IPO,也没有融资规模3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

美的集团此番冲关,很可能成为近年来港交所的最大规模发行。能搅起多少资本春水、搏出个好估值么?

01

A+H背后 

不差钱、好估值?长短期之辨

期许之余,亦有审视目光。

看账面,美的集团是“不差钱”的。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为:货币资金280.27亿元、应收账款225.9亿元、其他应收款516.73亿元。

支出方面,短期借款144.06亿元、应付账款60.69亿元、其他应付款4.2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4.48亿元,长期借款297.78亿元、应付债券32.82亿元、租赁负债622.6亿元。

其次,当下公司A股表现并不讨彩。

2020年11月,美的集团市值首破6000亿元,2021年初股价达到百元,市值过7000亿元“大关”。但之后便一路震荡走低,截至2023年10月27日收盘,市值已不足4000亿元,距离高点蒸发近3000亿元。

那么,港股上市能搏出个好估值么?

或可以鉴往知来。A+H结构的白电企业还有海信家电、海尔智家,截至10月27日收盘,海信家电港股滚动市盈率为12.26倍,A股为14.74倍;海尔智家港股滚动市盈率为12.74倍,A股为13.60倍。

即便赴港成功上市,美的也未必有太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当然,风物长宜放眼量。外界一个更普遍共识是,美的意在夯实国际化战略。

长江证券2023年9月研报分析指出,美的冲击港股或主要出于以下3点考虑:

一是构建海外资本平台,更好地服务全球化战略;二是满足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投资需求;三是构建更完善的海外激励体系。

但也有审视声音。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分析称,长期来说肯定是利好,有助加大其国际影响力,助推其业务的国际化;但中短期内不见得是利好,因为IPO会继续把股本摊大,将每股收益摊薄,导致PE升高。

浏览股吧,一些投资者不乏“稀释A股的股原价值”、“港股卖不起价,利空A股股东”等吐槽。

如何平复投资者心情、提升信心?

招股书称,本次IPO募资净额将主要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制造体系的持续建设及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完善全球销售渠道和网络,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以及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不过招股书也提到,尽管相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将成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公司在进一步发展该等业务方面面临风险及挑战。

02

新高新低背后 

家电寒潮、刀刃向内

B端业务“神助攻”

就经营风格而言,美的一直保持着忧患意识。

在最新半年报投资者交流活动中,美的集团指出,尽管国内的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受海外经济波动、汇率变化和海外冲突加剧的影响,经营形势依然面临挑战。

不算多夸言。2023上半年,美的集团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加7.7%。高于2022同期的5.04%,仍远低于2021年同期的25.14%。

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别为2,857亿元、3,434亿元和3,4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0.0%。

2022年,美的集团总营收3439.18亿元,同比增长0.79%,净利295.54亿元,同比增长3.42%。营收增速创六年新低,净利增速则是2013年以来新低。

好在2023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改善,分别为25.24%和9.41%。净利润达到182.3亿元,同比增长13.98%,创下近五年新高。

新高与新低背后,折射了企业面对行业变化的发展韧性、发展压力。

聚焦2023上半年的营利双增,暖通空调业务成为拉动“火车头”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10.54%,毛利率23.37%、增加2.32个百分点”。

亦离不开多元化的神助攻。三大To B业务收入增速均超10%,超过To C家电业务。

此外,刀刃向内也是重要考量。2023年初,方洪波在向全体员工的演讲中提到,2022年面对出口受阻、技术竞赛与市场内卷加剧等周期现实,美的集团年度经营原则是“合理收入、恢复盈利”。

2022年5月,美的进行一轮“大裁员”,上次还是十年前。

据多家媒体,美的To C业务将保留家电核心品类,母婴、宠物电器等品类优化,整体要实现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加强海外;To B业务保留“四大四小”(四大: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四小:万东医疗、安得智利、美云智数、美智光电),其他关停并转。

彼时,美的集团回应称,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目前公司主要是抓有效增长,保盈利和现金流,暂缓非核心、非经营性投资。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传统家电业,较重依赖房地产。在后者步入“黑铁”时代后,家电发展自然有唇亡齿寒感。来自上游的原材料压力,下游的消费疲软叠加,巨头如美的也甘苦自知。

即便节衣缩食、关停并转,家电业挑战压力仍未彻底结束。招股书坦言:“我们经营所在的家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国及跨国家电公司以及本地和专业品牌。”

2023中报更直言,下半年将坚定推动非核心业务关停并转,坚持“稳定盈利,驱动增长”经营原则,实现年度目标。

03

B端之问 商誉309亿元

 “分拆”冷思考

降本增效只是一方面,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开源,向什么要增长?

家电产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美的集团增长面临一定的瓶颈,毕竟营业额已达3000多亿元,要继续增长比较艰难,基数太大,从近年财报看,营业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家电市场已非常饱和,美的集团只能不断多元化发展。

美的也在努力焕新标签。公告显示,企业自我定位为一家覆盖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和其他创新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美的集团称,公司To B与To C并重,启动第二引擎,通过To C领域产品力与核心技术的提升,带动盈利能力改善,并为To B业务的转型提供战略支撑。

2020年12月31日,美的重新规划了其组织架构。业务板块划分为五个: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及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

除了智能家居事业群是ToC业务,其他4个都是ToB业务,可见重视程度。“美的持续发展五大业务板块……面向To B转型实现增量创造,坚定点燃‘第二引擎’。”2022年初,方洪波如此描述战略方向。

事实上,打造ToB业务“第二引擎”,美的已经准备数年:2016年成立美云智数,提供数字化的生产制造解决方案;2017年收购了库卡;2018年提出“人机新世代”战略,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2020年在上海建立全球创新园区;2020年12月,收购菱王电梯,在原来暖通空调基础上形成暖通与楼宇事业部……

聚焦4大ToB业务,楼宇科技事业部被给予厚望。2021年12月底,美的给出目标,未来五年该业务年收入达1000亿元,五年收入增长五倍,年净利润100亿元。

这意味着,楼宇科技事业部将成预期增长最快的部门。B端业务将支撑起美的未来的价值想象力。

那么,几大板块当下表现如何呢?

过往财报看,美的集团主要分暖通空调业务、消费电器业务、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三大块,前两者仍为营收主要来源。2020年至2022年,暖通空调营收占比42.65%、41.58%、43.8%;消费电器占比为40.07%、38.64%、36.43%。

2023年上半年,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B端业务收入均录得两位数增长。工业技术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2%;美的楼宇科技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1%;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4%。

2020—2022年及2023上半年,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528亿元、734亿元、836亿元和503亿元,占总收入比由18.5%增至25.4%。

增长可圈可点,然体量占比仍显羸弱,B端业务何时扛起主力大旗?是一个严肃考题。

换言之,想摆脱“白电”周期影响,美的集团“担子”不轻。

按董事长方洪波的说法,美的要敢于进行“颠覆性投资”。

近年来,美的集团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不仅通过并购整合国内市场,持续扩张版图,还收购东芝白电、德国库卡、意大利Clivet等公司,向全球市场延伸……

可“买买买”不等于“大大大”、“好好好”。随之,商誉问题浮出水面。

2020年至2022年,商誉账面价值295.57亿元、278.7亿元、285.5亿元,占据净资产比为23.8%、20.67%、18.79%。2023上半年,商誉更攀至309.25亿元。

期间,公司相继收购了合康新能、万东医疗2家上市公司,又于2023年拿下了科陆电子控制权。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高商誉代表企业的发展活力、发展信心、发展可能性,但也给企业稳健性、业绩走势带来挑战。并购并非一买了之,除金融杠杆风险控制,更考验企业的综合整合力、业务协同力、标的成色及市场环境,背后是团队管理水平及企业文化融合等。一旦项目实力不足或运营不利,金瓜易变大雷,往期因此业绩变脸、甚至由盛转衰的企业并不鲜见。

审视美的“第二增长曲线”,已有警示迹象。如合康新能在被收购当年,净亏损就高达5.15亿元。扭亏盈利后利润非常微薄。据财报,2022年净利约2564万元,2023年前三季再次亏损,亏额达3530.39亿元;科陆电子则始终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光2023年上半年就亏损约1.37亿元。

显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能“一买了之”,后续的业务协同、战略深耕是重中之重。

当然,美的的B端战略并不简单。集团赴港IPO前,B端业务的两次“分拆”让外界感受到了美的式的长袖善舞。

2020年7月,美的集团公告启动分拆美智光电至创业板上市;2021年6月创业板进行了受理,不过历经三轮证监会问询后,2022年7月以主动撤回落幕。2023年4月,蛰伏8个多月后再启上市之旅,并于5月进入问询环节。

2023年7月,美的集团公告,根据战略布局以及安得智联业务发展的需要,将启动对后者的分拆计划。

若上述分拆上市成功,企业筹措资金、更有利各自专业深耕的同时,无疑还是一场造富盛宴,宁波迅驰、宁波美顺、宁波美翌等有限合伙等背后的美的高管层受益巨大。美的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量将也达到5家。

考量在于,这些分拆是否会摊薄集团后续成长性、核心竞争力。同时,IPO环境正收紧,从美智光电IPO的“曲折”进程即可见端倪,最终胜算几何?

一边集团港股IPO,一边旗下企业也要分拆上市,频频资本动作是否有利原有股民信心。

看看上文股吧的吐槽质疑、股价走势,警惕步子迈得过急过大。毕竟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04

大象起舞、抓紧“稳”字诀

一个跃升新开始?

当然,拥抱变化、有梦想总是好的。体量越大成长难度越大,大象起舞本身值得鼓与呼。

长远看,BC端协同是大势所向。抛开种种“小心思”质疑,企业“价值蜕变”才是更重要的看点。

人到万难须放胆,企业又何尝不如是。创始人何享健曾感慨,美的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1992年、1993年实行的股份制改造和赴深交所上市,这令公司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取得了突破。

那么,时隔整整30年的赴港上市,是否会迎来一个全新跃升的契机呢?

站在产业赛道,高端制造业的崛起需要更多领头羊、领头雁引领。美的集团全球化跃升,时不我待。

招股书“全球化”部分表示:我们持续追求将业务拓展到全球。于往绩记录期间,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比例已经超过40%,产品已销售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面对挑战,将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等核心指标进一步改善,整体经营情况在符合预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美的获得了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的信用评级,分别为A/A3/A,是中国内地企业中评级最高的之一。

上升到全球视角,美的集团的规模实力亦有目共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收入及销量计,其是全球最大家电企业;中国地最大商用空调供应商;全球第七专利族总数量。

时刻担忧未来的方洪波曾表示:“越是寒冬的时候,我们要更加坚定投资未来,加快存量升级与增量创造。”

的确,深挖洞广积粮,在任何时候都是没错的。方向剩下的,就交给产业沉淀心、战略定力、实业工匠精神。

一句话,大象起舞,忌讳一味贪多求快,贵在抓紧“稳优”诀。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美的集团A+H野望 警惕什么、抓紧什么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