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睡科技营收净利润连年下滑:错失发展期,小米“双刃剑”突围艰难

港湾商业观察
关注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近日,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趣睡科技”)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 公开资料显示,趣睡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自有品牌科技创新家居产品的互联网零售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品质易安装家具、家纺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核心品牌为“8H”。目前,趣睡科技市值为近18亿。 虽然趣睡科技采取轻资产模式,产品由床垫企业代工,销售渠道专注线上,但其依然还是走上营收持续下滑的道路。 

01

营收持续下滑,净利润对半缩减

 今年第三季度,趣睡科技的收入为6336.14万,同比下降5.30%;归属净利润为570.51万,同比增长0.16%;扣非净利润为247.63万,同比下降39.29%;毛利率为24.43%;净利率为9.8%。 从2023年来看,前三季度,趣睡科技的累计营业收入为1.96亿,同比下降20.64%;归属净利润为1933万,同比下滑36.83%;扣非净利润为1146万,同比下滑57.56%;净利润为1925万,同比下降37.09%。 而趣睡科技的下滑状态持续已久。

2020年至2022年,趣睡科技的营收依次为4.79亿、4.73亿、3.23亿;归属净利润依次为6788万、6846万、3689万;扣非净利润依次为5308万、5665万、3032万;净利润依次为6788万、6846万、3689万;毛利率依次为27.89%、27.86%、26.09%。明显可见,从2022年开始,趣睡科技的净利润几乎是对半式缩减,而毛利率也是直接从2022年的26.09%下降至今年三季度的24.43%。 

与此同时,销售收入的下降给趣睡科技带来了一连串的影响,其中存货、应收账款和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的负增长尤为明显。 2023年第三季度,趣睡科技的存货为1216万,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1624万、1380万,对于存货的减少,趣睡科技称主要系销售收入减少,而导致备货及发出商品减少。此外,存货周转天数为28.73天,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36.39天、30.03天;存货周转率为9.40次,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2.47次、5.99次。

可见,趣睡科技的备货策略对存货周转天数和周转率有了积极的影响。 2023年第三季度,趣睡科技的应收账款为3698万,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1851万、2993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依次为45.34天,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35.92天、39.86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为5.96次,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2.51次、4.52次。虽然存货周转率有所提高,但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却来到新高。

 此外,趣睡科技2023年三季度累计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9万,同比增长44.03%,公司称这主要是报告期销售规模较同期下降,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出减少,而今年前两个季度依次为-239.4万、-1168万。 单毅讲装修自媒体主理人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趣睡科技的8H床垫,目前市场知名度在不断下滑,每年做床垫相关的内容时,会有很多消费者分享自己的购买意向,前几年还有人问8H,现在已经基本无人过问。其中一个原因是,产品创新不够,竞争力不足。8H主打的铺垫层材料只有乳胶一种,护城河太窄,一旦市场风向变化,就很容易被抛弃。

乳胶床垫火的确实能吃到红利,但现在乳胶产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不止8H,其他乳胶床垫也在下滑。乳胶的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用时会不透气,用久了会出现老化,这些都是让一部分消费者排斥乳胶的原因”。 

02

小米依赖症愈演愈烈,销售渠道拓宽艰难

 参考半年报给出的数据,趣睡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床垫产品、枕头产品、床类产品、其他家居产品、沙发产品、被子产品、其他家纺产品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床垫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其收入为6493万,占比48.81%,毛利率为25.95%。总体来说,趣睡科技以家居产品为主,其累计占比为89.17%。 

在销售模式上,趣睡科技的产品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即线上销售),线上销售包括B2C模式和B2B2C模式。公司合作的B2C电商平台主要为小米有品、天猫商城和京东商城,同时亦通过公司官网及其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合作的B2B2C电商平台主要包括小米商城、京东自营。

另公司也有部分销售系通过分销商模式和线下销售进行,其中分销商模式分为线上分销及线下分销。 根据半年报给出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趣睡科技的电商业务的渠道主要有小米系、京东系、阿里系,其占比依次为63.92%、19.58%、10.79%,合计94.29%。 而趣睡科技自建销售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为29847人,月均活跃用户数量为5人。这一数据是非常不理想的。

 其第三方平台主要经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米家有品的店铺浏览量为885.83万次;店铺会员数量为23.27万个;买家数量为8.83万;订单数量为11.80个;人均购买频次为1.34;期末店铺数量为1。天猫的店铺浏览量为677.73万次;店铺会员数量为15.36万个;买家数量为2.47万个;订单数量为3.52万;人均购买频次为1.43次;期末店铺数量为2。京东POP的店铺浏览量为486.76万次;店铺会员数量为13.49万;买家数量为2.02万;订单数量为2.39万;人均购买频次为1.19次;店铺数量为3。

 可以看出,米家有品的店铺浏览量和订单数量都是最高的,但是其仅有1家店铺,且人均购买频次要低于天猫渠道。 回顾趣睡科技过往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占比,2019年-2021年,公司产品通过小米有品(B2C)和小米商城(B2B2C)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18亿元、3.27亿元、2.90亿元,分别占比各期公司营收的75.69%、68.43%、61.41%。同期,公司产品通过京东商城(B2C)和京东自营(B2B2C)的占比依次为11.46%、13.83%、18.31%。

 查阅趣睡科技在2022年对于销售渠道的规划,当时趣睡科技表示已经拓展的电商平台客户有苏宁易购、途虎养车、汇优商城、蜗牛睡眠等。而上述的电商平台并没有出现在2023年的报告中。

相反,趣睡科技的小米依赖症并没有缓解,反而通过小米系的销售占比波动上涨。 对于渠道存在的风险,趣睡科技在半年报中指出,公司产品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截至目前,公司与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合作稳定。其中,公司为减少关联交易降低对小米集团销售并扩展其他销售渠道,且自2019年起B2B2C模式下小米商城减少对非米家系列产品的采购,导致公司对小米商城的销售收入呈现一定幅度下降。 

“如果未来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减少向公司的采购或其经营策略发生重大调整,或是公司通过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的销量下降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不能保持稳定或增长,抑或由于其他因素导致公司与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之间的合作减少,将可能使得公司通过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营运平台实现收入下降或无法实现收入,可能导致公司与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的合作不可持续,对公司经营业务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单毅认为,目前趣睡科技的处境是错过发展的黄金期以及受到低毛利的掣肘。“一方面,疫情期间线上买床垫的销量快速增长,很多创新型品牌都吃到了红利。比如蓝盒子,以及也在成都的栖作等,这些品牌都充分利用了自媒体来拓展销路,不但实现了线上爆量,而且摆脱了对平台的依赖但8H显然没有做到,错失了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床垫是耐用品,同一个用户很难形成复购。依赖小米平台确实可以大幅节约营销成本,但即便如此,价格的穿透力依然不足,并且因为损失了利润,所以导致创新力不够,营销动作跟不上等问题。这应该就是‘资源的诅咒’,小米平台既给它带来了销售,又限制了它的发展”。 

03

近期2次遭列入被执行人,超六成案件为被告

 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下半年,趣睡科技接连2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2023年8月7日,在天津市月火传媒有限公司与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的案件中,趣睡科技遭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08万。 2023年7月18日,在(2023)鲁0782执1965号案件中,趣睡科技遭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38万。 此外,10月28日,趣睡科技披露了《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诉讼事项进展的公告》,案件具体情况和进展如下。 

2021年8月6日,趣睡科技收到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豪中豪公司(下称“豪中豪公司”)起诉公司、杭州尚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材料,案由为侵害商标权纠纷。 2021年12月22日,趣睡科技收到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该案件的传票(案号:(2021)浙01民初1797号),该案件已于2022年3月21日开庭审理,2022年9月公司收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 趣睡科技将本案上诉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该案于2022年11月15日开庭审理,2023年4月4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2022)浙民终1239),裁定本案中止诉讼,2023年10月16日恢复审理。

 目前,案件所处的诉讼阶段:签订《和解协议》;涉案的金额:人民币510万元及诉讼费用;对上市公司损益产生的影响: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和解,豪中豪公司撤回对趣睡公司提起的商标异议、无效等申请,以及撤回对商标行政、民事诉讼案件的起诉和上诉,公司撤回相关起诉和上诉,同时公司以人民币 20 万元受让豪中豪公司全部申请中以及已获准注册的第10和20类系列商标 。 

此外,据企业预警通和天眼查显示,趣睡科技有64.86%的案件身份为被告,32.43%的案件身份为原告,2.70%的案件身份为其他当事人,16.22%的案件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港湾财经出品)


       原文标题 : ?趣睡科技营收净利润连年下滑:错失发展期,小米“双刃剑”突围艰难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