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产业作为一个江湖,多年以来都很热闹也很残酷。特别是,面对未知的市场环境和商业变局,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是时候换一种活法了。比如,选择性躺平,主动性示弱。
常伟 撰写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以来,我最大感觉,就是“不折腾”,或者主动“躺平”,现在来看,日子也过得很好,收获不少。之前还很焦虑,感觉很害怕,担心要出局了。现在很坦然,反正市场就这么回事,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就行了!
至少,第一团队没那么焦虑了,大家都主动避开内卷,反而有更多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第二少干、少折腾,反而亏得少,基本上公司现金流很健康很安全,大家反而更有底气;第三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和真功夫,至少先熬过今年,总能等到新的希望和拐点。
今年以来,头部企业通过旗下的互联网子品牌,将市场主销的1.5匹1级能效变频空调的价格,从2000元以上一路降至1200元左右,甚至在“国补”政策之下,价格跌破1千元。最近,价格再创新低,跌破800元。这一路的价格下跌,直接刺破了很多家电同行的心理防线,特别是加剧了中小厂商的市场经营困局。
这种局面的出现,绝非偶然,也不会马上结束。日前,与多位家电厂商的市场人员、管理人员交流时,家电圈有了新的收获和发现。一些家电厂商已经主动选择了“反内卷”,通过“少干、不折腾”等选择性、阶段性躺平策略,应对当前“愈演愈烈”的激战商战。
在上述厂商看来,相对于实力规模大的厂商,中小厂商的唯一任务就是在今年的市场上“活下去”。围绕这个目标的落地,必须要主动出手,减少投入、控制费用、降本增效,才是上策。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即使亏损也要卖货冲规模、即使没回报也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费用、即使遭遇了发展阻力也要盲目投入拼命干。
在家电圈看来:拼低价,或者内卷式竞争,只会一步步挫伤众多家电厂商的信心、斗志和热情,最终让厂商的经营利润由盈利变薄利,甚至快速走向亏损。整个产业的所有从业者们,都陷入一轮经营的“沼泽地”,既无利可图,又无未来可期,只能硬着头皮去战斗。
对此,有厂商人士告诉家电圈,我们总是说,大海很包容,并不是因为大海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非常大,而是大海里面既有鲨鱼、鲸鱼,还有章鱼、乌贼,以及海胆、海参,甚至甲壳、水母,其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大海的魅力一直焕发光彩。
那么,对于家电产业来说,市场上除了海尔、美的、格力、海信、长虹、TCL等头部大企业、大品牌,以及京东、天猫、拼多多、苏宁易购等大平台、大商家,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家电品牌商和渠道商。他们的出现及存在,也证明了家电产业的商业魅力和社会价值,包容、允许试错、鼓励创新、奖励敢于坚守的人。
也就是说,中国家电产业的海尔、美的,或京东、天猫等厂商,都很优秀。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头部厂商就是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和全部,也不代表所有家电厂商个个都要成为美的、海尔、京东和天猫。在家电产业这个大生态体系中,不可能只有企业巨头和商业巨鳄绝对主导,那些参与一线市场争夺的企业和商家,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以及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和生存空间。
在家电圈看来:一个完全开放竞争产业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就是允许各种规模、实力和类型的企业和商家,只要有想法、有实力,敢想且敢干,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资源和团队,在市场上探索抢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过去40多年,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充分表明,所有大企业都是从当年的小企业成长起来的,都是经历了从做大向做强转型和变革的。当然,有的厂商因为不适应,市场规模长期停滞不前;有的厂商则积极突破,实现了经营升格;还有的厂商则直接被淘汰出局。这说明家电产业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厂商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和回报。
最重要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于家电产业的所有厂商来说,找到方向和目标,坚定信心和发展方向,不断突破活出自我。这个市场的商业机会足够多、这个市场的消费足够多变,这个市场的发展空间足够有想象力,这个市场上的相关厂商也足够有韧性!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原文标题 : 选择性躺平是家电厂商一种新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