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显示技术亮剑:激光显示技术异军突起

蓝科技
关注

撰文/蓝科技

30年前的CRT时代,中国彩电业借助低成本制造优势,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彩电工业体系;15年前的平板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企业逐渐布局芯片、面板等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进一步掌握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逐渐摆脱被动地位。

然而,近五年,当液晶电视全球市场增长触及天花板,彩电业又迎来一个重要拐点,以激光电视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支撑中国彩电企业加速转型升级,让中国彩电制造在技术创新驱动下闪耀“世界第一”的光彩。

尽管显示市场LCD份额仍高达65%左右,但是在大屏化提速的当下,海信主导的激光显示技术异军突起,其高速增长曲线分外抢眼,激光电视成为中外彩电企业竞逐的又一个关键焦点,也成为新型显示技术这片“星空”最为璀璨的一颗星。

有关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在80吋及以上大屏市场销售额排行榜TOP10中,海信电视有6款产品上榜,其中三款是激光电视。在100吋及以上超大屏市场中,海信激光100L5单机型销售量占有率77.90%、销售额占有率达66.23%,高居行业第一。尤其是,仅在2020年全球激光电视整体出货量中,海信激光电视贡献53%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欧洲杯中国显示技术向全球亮剑

2020欧洲杯比赛进入更加焦灼的决赛阶段,作为官方赞助商,海信以“激光电视、世界第一”的广告语高频刷屏,伴随着一个个世界级水准的进球,受到世界亿万球迷的聚焦。这不只是激光电视亮相欧洲杯赛场,更代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崛起。

这背后代表着海信在激光电视领域技术迭代、市场地位、专利申请、标准布局等多个方面优势凸显,自主掌握全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打造出中国电视的一个高光时刻,值得很多中国彩电企业借鉴、思考。

纵观电视产业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彩电制造因“缺屏少芯”而受制于外资企业,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底部。而以海信为首的中国彩电企业,近些年对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的持续深耕,正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向上大跨步前进。

“激光显示为我国在显示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的观点,正逐步成为彩电行业共识。

在刚刚闭幕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很多专家也认为激光显示为主的下一代显示方向逐渐明确。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2021年,激光显示与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共同列入科技部“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等“十四五”重点专项。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增速领跑全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激光显示被视作中国显示技术领跑世界的新机会。“发展激光显示是实现超高清显示的最佳的技术路线之一,也是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优秀解决方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认为。

中国彩电企业的方向在哪里?

如果说液晶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日本、OLED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韩国,那么激光电视,是让中国第一次占据显示技术发展的主场优势。

自1958年天津712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以后的几十年间,历经电视黑白显示技术、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中国上百家电视企业饱受缺乏核心技术困扰。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曾发问:在CRT时代,我们中国品牌只能做整机生产,不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只有连年价格战,连年在亏损的边缘挣扎,绝大多数利润被外资品牌抢走;在平板电视时代,中国品牌的处境有了很大改观,但还是跟着欧美日韩在走,不需要对战略方向考虑太多。

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方向在哪里?

实际,海信以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光电视给出一个参考性答案:从2014年,推出全球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至今,上市7年的海信激光电视已经实现了5次产品迭代,从尺寸、画质、形态上持续突破创新。从2K到4K,从单色到三色,从100英寸到300英寸再下探到75英寸,海信激光电视现在覆盖了万元至10万级多个价格段。海信相继推出了第一台双色激光电视、第一台三色激光电视。接下来,海信还将推出第一台卷曲屏激光电视和8K激光电视。

这背后则是作为行业领头羊,海信以“十年磨一剑”的技术坚守和战略定力。十多年来,周厚健董事长数十次往返于日本、美国,从显示芯片、激光器、抗光屏、光学镜头到其他关键零部件,不断寻找并推动激光电视产业链条上的“最优组合”。

海信甚至先出资让配套企业研发生产,零部件做出来之后也不用给海信独家供货,可以卖给其他厂家,让整个行业共享“规模效应”带来的价格下降。

可以说,中国激光电视产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已达世界第一。仅在2020年全球激光电视整体出货量中,海信激光电视就贡献了53%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截止到今年4月,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366项;截止目前,海信已主持或参与各类标准制定45项,其中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1项。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