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轻松为啥亏了? 可喜之变VS刮骨之变

首条财经
关注

大力出奇迹

作者:马佳

编辑:王宇

风品:蓝湛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腰酸背痛脖子累!日复一日的伏案模式,正悄悄摧毁“打工人”身心健康。

市场呼唤更省时、省钱、省心的大保健,便携按摩仪应运而生,迅速把住体验消费C位的同时,成为资本新风口。

以国内智能按摩小家电企业——倍轻松为例。2021年7月15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27.4元/股,上市首日一度达到185.58元,对应市值114.39亿元,暴涨超500%,俨然A股最亮一颗星。

然幸福来得快,去的也猛。随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行,截至2022年5月9日收盘价仅48.09元,市值不足30亿元。

资本神话破灭、呼啸变脸背后,究竟是赛道不香了,还是倍轻松自身拉跨呢?

1

毛净利率双降 季度亏损 疫情全背锅?

业绩就是尊严,业绩就是一切。

虽然这句话有些冷血绝对,但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业绩”无疑是投资者的信心利器。

2021年,倍轻松营收11.90亿元,同比增长43.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9186.19万元,同比增长29.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7669.00万元,同比增长22.23%。

乍看,营利双增、规模质量并行,投资者仍不买账难道是过于苛刻了?

透视另一些B面数据,或一目了然:

2021年,倍轻松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滑0.52%和0.78%。相比营收高增,利润率显然没跟上节奏。

2021年第四季,更不轻松。

营收同比增长率降至44%,增速低于前三季;归母净利同比增速30%,更远低于前三季1-2倍的增长率。毛利率则同比下滑7.6%,净利润率下滑5.5%。

将时间线拉长,从近五年数据看,倍轻松加权净资产收益率直线下滑,2017年到2021年分别为64.84%、54.26%、40.64%、35.56%、21.53%。核心盈利能力、质量咋样呢?

发问不突兀。2022年甚至第一季度出现了“盈转亏”: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则亏损988.98万元,同比减少189%,毛利率再滑2.8%。

高增戛然而止,且亏态突袭,投资者怎能淡定?

看预期下菜碟,2022年开局就迎“开门黑”,倍轻松的全年业绩有多轻松?未来发展有多轻松?

何以急转直下,落得亏损境地呢?

要知道,倍轻松的产品定位,在行业属于中高端系列。因此享有较强的自主定价权、较宽的价格带,利润空间充沛。

首条财经查阅京东,倍轻松产品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其中,倍轻松DREAM6头部按摩仪售价高达3599元。

对于一款便携式按摩仪而言,这个价格着实不低。按常理说,盈利本应被拿捏死死的。

倍轻松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学军表示,业绩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交通枢纽门店收入出现了暂时性的较大下滑所致。

然而,这已不是倍轻松第一次拿疫情说事了。

2021年底,倍轻松在接受超300家机构调研时曾表示:自今年三季度以来,疫情在全国各地多点反复,航空客流和高铁客流出现下滑,对公司门店的销售业绩达成造成直接压力。

截至2021年末,倍轻松直营门店数累计 186 家,其中购物中心门店 108 家,交通枢纽门店78 家。

诚如倍轻松所言,几乎占据直销门店量半壁江山的交通枢纽门店客流减少,业绩影响自然严重。要知道,不到3亿的线下直销营收,仅占总营收约四分之一,但盈利能力惊人,毛利率超过70%。

只是,外部疫情能全背锅吗?

2

烧钱换市场?存货周转天数破150天

2021年,倍轻松营业成本5.15亿元,同比增长45.65%。增速超过营收,更远超净利,是否“烧钱换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毛利率必然承压:2021年,倍轻松ODM渠道毛利率减少5.64个百分点。线上经销渠道毛利率减少12.15个百分点。线下经销渠道毛利率减少5.37个百分点。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或还将持续。

财报风险提示称,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较高,且高于可比公司,主要系销售模式存在差异。公司直销比例较大,在直销渠道下,公司线上平台的推广费和线下门店的租赁费、销售人员的薪酬支出较大,销售费用率随之较高,而可比公司直销比例相对较低,销售费用率也随之较低。随着公司线下直营门店数量的增多,相关支出将进一步增加,销售费用率可能进一步增高,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021年,倍轻松销售费用4.85亿元,同比增长45.6%,占营业成本九成还多,占总收入的40.75%。

财报解释称,主要由于新品上市,引进品牌代言人,推广力度加大等所致。

换言之,为扩大市场规模,倍轻松投入了大量销售费。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5月末,倍轻松为布局618,宣布肖战为其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官宣当天,倍轻松开启线下游车活动,代言人海报陆续登陆北上广等31个城市55个户外大屏和超60个机场的100块大屏,可谓大手笔。

那么,“烧”的到底值不值呢?

线上营收规模,由 2020 年的 4.31 亿元升至 2021 年的 6.83 亿元,同比增长 58.44%。线上 B2C(直销)渠道营收,更同比增速达到 61.87%。从此看,效果可圈可点。

问题在于,凭销售费驱动的增长,持续性几何?增长质量咋样?反作用力又有多少?

2022年第一季,营收增长15%,净利由赢转亏,乏力之态或已给出警示信号。

据《科创板日报》统计,在2021年及此前,其存货周转天数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30-140天之间,但最高没有超过145天。而最新的2022年一季报,存货周转天数已破150天。

环比看,存货周转天数增加37.17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3.54天。与此同时,由于采购额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63万元。

产品是好卖还是难卖了呢?

3

如此科创?靠啥驱动成长?

该如何稳优发展?

对于一家科创板公司来说,答案不言而喻。

相比豪横销售费,倍轻松研发方面颇有些小气。

以2021年为例,倍轻松研发费投入4700万,不及4.85亿的销售费十分之一。

试问,倍轻松科创成色怎样?到底靠啥驱动成长?有多少核心竞争力?

细观其IPO募资用途,计划2.79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而拟用于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的金额不到1亿元。

众所周知,科创板核心意义,在于为科技型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以助力其更快更优发展。那么,倍轻松是否有所偏离?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拉长时间线,对比更为鲜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研发费分别为2557.80万元、4065.67万元和3689.12万元,占各报告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04%、5.86%和4.46%。

而同期销售费为1.83亿元、2.87亿元和 3.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6.01%、41.28%元和41.40%。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上交所发布《科技创新属性评估指南(试行)》,将第一条修改为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指标的企业申请科技创新板上市:最近三年研投占营收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6000万元以上;(2)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3)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4)最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或最近一年营收金额达3亿元。

不难发现,倍轻松2020年4.46%的研发占比并不达标。2018与2019年勉强过线。及时上市后,2021年又不及标准线。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尽管便携按摩仪赛道门槛较低,标准不一,但行业迭代也快、强体验、重口碑,企业如想保持竞争优势、释放更多成长性,仍需强大技术支撑、科研创新实力及口碑度积累。

没错,在行业零散、集中度低、竞争白刃的格局下,技术层面的军备竞赛早已悄然展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