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今年以来,在一线家电市场上“拼低价”现象层出不穷背后,根源还是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以及年轻一代主流消费群体需求的分裂。
杨嘉||撰写
都说,“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
现在参与一线市场争夺的家电厂商们,各种任务和压力看似“千头万绪”,其实只有一个:不是要搞清楚用户在哪里聚集和扎堆,而是要弄清楚用户到底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又想干什么?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家电市场“拼低价”现象层出不穷背后,表面上看是厂商市场争夺的全面白热化,实际上隐藏着用户消费心理和需求层次的严重分裂。
一切都在变,但消费者最善变
比如说,无论是新购家电的家庭,还是换新家电的家庭,用户对于家电的需求其实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一是,看品牌,要大牌;二是,看产品,要精品、新品;三是,比参数和性能,重视智能、互联等体验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比价格,选定“大品牌好产品”后再去不同渠道进行比价,最终价低者得。
正如一些家电经销商所说,现在大量的用户们,不找到一个价格能便宜10%甚至更多的渠道,是不会轻易出手下单的。
可以说,与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聚焦于家电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从自我认知、选择标准,再到需求释放等多个环节,正在经历一轮持续的深度裂变:很多人看到的是“从无到有”时期价格便宜就好,“从有到优”阶段产品品牌和价格都得合适才行;消费者心目中却是“过去就是被你们忽悠着买”就知道看价格了,现在“自我消费觉醒”后随心所欲让商家提供一系列套餐和方案,比价再定了。
这种变化带给家电厂商的经营压力,在家电圈看来,绝对不是说眼下的“拼低价”就能解决问题的。毕竟,家电产品价格永远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最终带来的恶果不只是家电厂商“利润被步步耗尽”。更为重要的是,用户对于产品价格的吸引力和价值感,越来越弱了。所以,接下来家电厂商在拼价格的过程中还要开辟面向用户的第二赛道、第三赛道。
别害怕变化,要抓住牛鼻子
从产业格局来看,在一线市场家电厂商“拼低价”现象持续泛滥背后,行业各界普遍认知有两点:主因是家电企业和商家通过降价促销在市场上清盘和洗牌;辅因是主流消费需求多变化和多样化,厂商只知道低价这种最简单粗暴的经营手段,稍微复杂的手段就不会用了,也想不到了。
从用户行为来看,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用户,既需要单一的家电产品,也需要套装套系,还有的需要全屋整体方案,这种局面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就是“众口难调”。但是,不管市场怎么变,用户需求怎么变,厂商只有“顺势而为”一条路可以走。在这种局面下,家电厂商比拼的不是价格竞争力,而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营销服务能力。
从市场竞争来看,这几年家电行业最为动荡的变化其实不在产品、技术,也不在企业竞争格局上,而是在于市场的零售渠道越来越碎片化。从当年国美、苏宁到后来阿里、京东拼、多多,如今又出现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隐藏的大量带货达人、个体户、微商,还有前装渠道的家装公司、家装设计师等,这些渠道的裂变背后是不同渠道平台沉淀的圈层用户。有游戏等兴趣圈层、会计和设计师等职业圈层,还有体育健身圈层,以及大学高中等同学圈层等。
家电消费群体的这一系列变化,从家电渠道的碎片化,家电品牌的高端化和低端化,再到家电产品的套系化、方案化,以及家电营销的设计服务化,快速且多变。不只是外部的时代周期、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用户群体需求和价值等。
所以,家电厂商面对多变的时代和市场竞争,千万不要被乱象所误导,所忽悠,而是要抓住关键点“用户”:用户的圈层、用户的想法、用户的变化,以及用户的追求等。在家电圈看来,现在家电厂商参与一线市场争夺,搞差异化和不对等竞争,不去研究用户,不去搞清楚一些圈层用户的需求,最终就是“死路一条”。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原文标题 : 拼低价背后家电消费群体加速分裂